临江网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临江老照片
临江网 首页 临江资讯 查看内容

吉林省临江市_临江市新农村建设成就瞩目

2008-6-22 19: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2| 评论: 0

(长白山日报第二版)走进临江市的村村屯屯,到处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清新气息:宽阔笔直的水泥街路,街路两侧绿树成荫,红顶白墙的整齐房屋,鳞次栉比的工厂,长夜彻明的山村路灯,村民健身活动的场地,三三两两的人们围坐一起笑声朗朗……

临江市地处长白山腹地,鸭绿江中上游,全市共有70个行政村。境内山多地少,沟壑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各乡镇都分布在茫茫大山之中。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状况、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滞缓了农民致富步伐。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临江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培育新型农民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踏上了一条具有临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临江市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支持新农村建设,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围绕新农村建设精心策划,开辟专栏专题,及时跟踪报道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二是各乡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三是制定了临江市新农村建设宣传口号20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时,该市还在4个出口设置了4块永久性宣传牌。全市掀起了乡村组织和广大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

坚持产业推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该市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农民的大增收,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场带龙头、连基地、富农民”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集中区为目标,重点培育了以人参、红景天、淫羊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甜玉米、山野菜、林蛙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基地;以山葡萄、黄烟、安格斯肉牛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朝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方向发展。目前,该市各类产业基地面积达4.9万亩。同时,以基地建设为保障,扶强了健今药业、宝健木业、宏大药业、长白山鹿业等12户省和白山市级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2万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40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余元。

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推进新农村发展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能人。该市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契机,把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挥农民党员、村支两委和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闹枝镇黑松村位于长白山腹地一个小山沟内,脏、乱、差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缓慢是长期困扰该村群众的一大心病。自从做了多年建筑生意的村民英秀柱当上村支书后,带领村民开始了二次创业。在英秀柱的带动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美化家园。利用流经该村的丰富水资源,建起了水电站。依托电站,又建起了甜玉米保鲜加工厂,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走进黑松村,映入眼帘的是水泥路贯通家家户户,绿树成荫,村民住上了标准化新房。3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寓楼和5栋200平方米的别墅楼耸立在村边。村里的学生学费、有线电视收视费、自来水费等全由村里负担,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发500元养老费。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市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针对以往农民培训中,一支粉笔、一份资料、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对文化基础不高的农民学习效果不佳的实际,临江市改变以往培训方式,采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方式培训农民,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懂。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次,培训新型农民2.2万人次,提高了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同时,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市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农民发展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2004年以来,在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了70名教师充实到各镇村学校中,目前,在全市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英语课。

新农村建设带动了该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2006年,该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48亿元,同比增长8%,农村总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94元,增长10%。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下级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