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江市六道沟镇一些农民,一大早便顶风冒雪赶往镇里参加阳光培训,能容纳80多人的会议室里,却满满挤了90多名前来听课的群众。临江市旨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仿佛像暖暖阳光,融化了这寒冬里的冰雪。 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技能实际开展的“阳光”培训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 临江市各类工矿企业众多,2006年新开工企业就有十几家,就业空间和岗位需求有比较大的余地。为让“阳光”工程惠及更多农民群众和当地企业,临江市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把学员转移就业的重点放在了就地就近为主上,并坚持面向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针对实践抓教学,制定的培训内容涵盖采矿、木材加工、驾驶维修、食品加工、制砖建筑、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电脑知识等专业。同时,临江市“阳光办”还及时与各用工企业保持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阳光培训。花山镇招商引资项目——祥泰有色金属公司落地后,急需招聘熟练工人。临江市阳光办了解情况后,立即对预聘的近200人进行订单培训, 使1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全部实现上岗就业,既解除了农民工离乡务工的后顾之忧,降低了转移成本,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比较熟练的劳动力资源。一举两得,农民、企业双受益。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006年临江市共投入培训补助资金2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7万元,省及地方预算安排资金10万元,所有的资金已于10月中旬全部到位。对参加培训的农民不仅全部免除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还每人发放一定数量的误工补贴及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参加学习的人员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这么正规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但不收我们一分钱,还给我们发补助,政府为农民想的真是太周到了。 临江市“阳光办”始终坚持“第一节课”制度。即每次开班的第一节课都派人到班,首先对“阳光工程”的目的、意义及劳动法规等进行深入讲解。临江市“阳光办”副主任纪春国说,过去农民对进城务工疑虑较多,不是担心外出时家里承包田被转让,就是担心外出打工被坑骗。通过培训,农民们明白了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了解了进城务工相关的技能和常识,更加鉴定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心。六道沟镇农民艾德才高兴地说,对我们这些打工者来说,了解了自身的权益和义务及应遵守地规章制度,以后更不用担心合法权益不会保护了。 阳光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劳务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6年临江市阳光工程就业人员995人,转移就业率达92%,人均月收入700元左右,总收入达800多万元,从而使一大批农村家庭走出困境,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