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 冲动 典型实例: 妈妈总在不断地抱怨:这孩子真让我头痛,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作客,他都跟在林子里似的,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到处乱爬,无所不为……就在妈妈说话的时候,3岁的小丹尼尔围着心理专家的办公桌乱转,他瞪着大眼珠从桌子旁走到窗户边,然后又挪到了电脑前,动了一动想去碰电脑键盘,但突然又停住了,把双手藏到背后。接着他又转了一圈,俯身去察看垃圾筐里的东西。孩子在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他的妈妈神经都高度紧张。妈妈询问专家:这孩子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分钟?他是不是哪儿不对劲?而专家通过近距离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小丹尼尔完全正常,他只不过是没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焦点问题: 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而且好动,其中一部分好奇心特别强,也特别好动。他们有时不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他们想往哪儿钻或者想碰一下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凭着本能这么做了。这类好冲动孩子的父母经常为此焦躁不安,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3-4岁的孩子无法静坐下来,如果他们不顾禁令抵挡不住诱惑,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等待,那么他们今后极有可能会惹麻烦。学龄前儿童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但一旦给他们规定了学习任务,让他们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身上就会表现出社会性的品质。有经验的教育者能够从5-6岁孩子的行为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醒家长。家长的责任不在于要找一个孩子喜欢的教师,而是要就孩子的具体问题向儿童心理学家进行咨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教师和领导,而家长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替换他们。 孩子冲动的普遍性: 其实上面提到的3岁的小丹尼尔不属于所谓的"危险群体",他只不过是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好奇心,这就是他的本能气质。值得注意的是,小丹尼尔虽然不能控制好自己,但他却没有动电脑。通过他妈妈了解到,在家里事先告诉过他不许碰电脑,也就是说,小丹尼尔还是听父母的话,也懂得最严厉的禁令。只不过他妈妈没有仔细区分过这一禁令的级别有多高。 大多数儿童都能够逐渐克服自己的冲动。尽管专家证实小丹尼尔完全正常,但是他妈妈还是放心不下。于是,专家给她描述这样一个情景:专家的儿子像小丹尼尔那么大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跑到大街上去欢迎过路的陌生人,弄得专家夫妇措手不及,不知该怎么办,是害羞?惊慌?还是感到自豪?好在大多数过路人对此反应平静,还有人怀着同样的热情回应他。 大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其实,小丹尼尔的妈妈对儿子的要求太高,而且她的要求也不切实际。她作为成人从小就有人在教她,克制、自我控制、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我表现能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质。而她却误认为良好家庭中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具备这些品质。从性格上讲,小丹尼尔要求很大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空间;而按他妈妈的性格又不准备给他提供这些方便。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冲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解决:丹尼尔会逐渐成熟、克制,他也会转移到别人的监督之下,而新的群体对他的行为不会那样感到紧张。 怎样发现孩子到底有没有问题: 只有极少数学龄前儿童存在严重的行为障碍并需要专家帮助,专家会教会他怎样控制自己的冲动。而大多数儿童自己能够学会这一点。如果你印象中觉得孩子不听话,先去看耳科医生,也许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如果听力没问题,也不听大人的话,就可以去找心理医生。 无论你是否碰到过普通的儿童冲动或者类似的倾向,以下的建议都会对你有益: ――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你想教孩子自我控制,而一个不能自我控制的大人怎么会教好孩子呢?大人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怎样克服冲动。对孩子说话态度要坚决,而语气要平缓。 ――给孩子缓冲调整的时间。许多孩子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大人要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孩子该怎么应对。比如你带孩子在邻居家玩,临走前应打招呼:"我们过10分钟就要走了,你要抓紧时间搭好积木,然后跟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说再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等等。 ――吩咐孩子干什么要尽可能简明扼要。不要同时给孩子下几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询问式的语气,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他可以选择的错觉。甚至像"你听不听话?"这样的简单的问题都被孩子理解为有两种答案。 ――说话之前应当确信孩子会听从你。孩子有时贪玩,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做出反应。大点的孩子可能会装出没听见他所不喜欢的听到话。如果孩子不回头或者不抬眼,应当强制性要求他这样做。 ――有问题严肃对待。好动、好奇的孩子需要不间断的管理。大人应当制订一些最重要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孩子一旦破坏了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惩罚。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和家庭得到安全保障,需要大人坚定的决心和责任心。 ――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制度对这类孩子是特别重要,孩子们往往对预先安排、井然有序的生活感觉良好,也很认同。对惰性大的孩子大人适当宽松一些为好,而对好动的孩子严格的、军营式的制度无疑会很有益处。 ――避免干扰因素。孩子在玩耍或者写写画画的时候大人不要开电视;孩子吃饭时不要把书和玩具摆放在饭桌上。 ――大人不要过度紧张。有时大人也要反省自问: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有时候改变孩子行为方式的最佳途径就是大人从自身做起。 3-4岁的孩子适合做些什么? ――3岁的孩子适合于做的活动有: 同小朋友一起按顺序做游戏并耐心排队等待; 完成简单的指令,例如:"坐到毯子上"、"看着我的眼睛"、"不要坐在地上"; 引导孩子自己收拾整理。如孩子没做完某项事情,要让他把物品放回原处; 让孩子静坐下来,进行至少15分钟的听讲或者随意干点什么。 ――4岁的孩子适合于做的活动有: 完成较复杂的指令,包括几个连贯性的动作; 让他干完他已经失去兴趣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大人先期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已经放弃的事情上,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要简单地用惩罚来威胁强迫孩子照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