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江广电局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办好、办活、办精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节目,全年打造对农品牌栏目4个,制作涉农新闻120多条,专题片7部,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2010年被中国国际农业电视协会授予全国第二届新农村建设媒体贡献奖。 临江广电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广电部门的实际,找准帮扶新农村建设和广电工作结合点,制定帮扶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将帮扶新农村建设纳入各部门全年工作考核,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 2010年,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和艺术性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临江广电局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打造对农品牌栏目,拓展为三农服务空间。在原有的对农节目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等多种形式掀起基层农村大发展、大开发、大建设的宣传热潮。电台、电视台开办了《12316为农服务》、《乡村法制》、《致富故事会》、《健康面对面》等专栏节目,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定期聘请一些农业专家通过电视讲座的方式来指导农民科学耕种等,把服务类节目办成农民学技术的“大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临江新闻》也更多的把视角伸向农村,新闻记者走下去,深入到乡村进行认真调研,与村干部、村民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掌握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用镜头全方位展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村生活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切实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大局。针对临江市农村存在的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问题,开办了一些面向农村、农民的节目,注重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弘扬社会正气,反映群众心声,倡导社会新风,源源不断的向农民朋友灌输新思想、新观念,2010年全年制作涉农新闻120多条,专题片7部,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在此基础上,临江广电局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努力搭建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信息平台,针对我市山区多,农民居住分散等特点,多次到省局争取政策,全年共争取到2674套直播卫星设备,价值120万元。在第一批“村村通”建设工程中,采取“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方式推进,自6月份开始,用了27天时间,完成了2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162户的建设任务,发放工作已于6月底完成。第二批1512套设备于11月下旬到位。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启动了农网改造工程,先后投资8万元对六道沟镇曲柳树村、大栗子街道葫芦套村两个村的农网进行了彻底改造,改变了这些地方的网络现状。针对六道沟镇西马村、桦树镇小营子村和西南岔村有线电视网络老化的现状,临江广电局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把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纳入到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上来,筹措资金38万余元,对这三个村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了光缆联网改造。从十月初开始施工,历时三个多月。工程技术人员克服气候严寒、生活艰苦、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项民心工。收视的节目由原来的12套扩大到36套,特别是农民们看到了当地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市委市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农业科技知识。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是新时期广电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喜事。为使全市农民群众能看到质量清晰、节目精彩的数字电影,临江广电局多次到省局协调,申请到三套数字化放映设备,并邀请省电影公司技术人员到临江对放映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全市农村实际,对全年放映计划进行了认真部署,从根本上保证了这项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6月10日,临江广电局在建国街道台兴村启动了公益电影放映仪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到会并讲话。为把这项工作开展好,我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克服多种困难,把电影送到农家。全年放映公益电影240场,观众人次达4万人。 今年特大洪灾发生后,灾区有线电视网络遭到严重破坏,在一边抢修线路、恢复信号的同时,广电工作者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把电影送到农家院里,给受灾群众带来的巨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抗灾自救的信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伟工程中,临江广电局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耕耘,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播电视事业在新农村建设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