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彬同志,男,50岁,共产党员,临江市建国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防汛工作总指挥。2010年7月31日我市连降罕见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44MM,建国街道台兴村遭受巨大损失,据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街道党工委把全街的中心工作放在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工作上,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发生人员伤亡。 一、树立防汛意识,思想认识到位。 刘洪彬同志作为街道防汛工作主要负责人,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次暴雨袭击,果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启动总体防洪预案,及时转移群众。根据防洪预案,刘洪彬同志下令从7月29日起建国街道进入重要防御状态,7月31日临江市遭遇有史以来特大洪灾,灾情就是命令,作为街道总指挥,他还要求村、各社区根据本地的防洪预案,及时做好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和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并妥善安置群众。早上,刘洪彬安排街道副主任吴守护前往五道阳岔险段。早上5点多钟,吴守护带领机关干部来到台兴村五道阳岔屯,到达台兴村五道阳岔时,只见前面一片汪洋,道路被阻,车辆进不去。他冒着瓢泼大雨,涉水赶往重灾区,看望农户,嘘寒问暖。看到五道阳岔道旁小卖店房屋浸水2尺多深,他又和机关干部一道帮助群众搬运食品和财务。随后,他又迅速赶赴到台兴八社、八宝沟、苗圃、水闸等受灾现场,察看灾情,嘱咐机关干部、村干部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任务,及时转移安置被困群众。 他与机关干部到水闸。水闸的居民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畅,附近57户居民房屋被浸,有的住户浸水达1.5米,被困群众达137人。他心急如焚,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协同边防干警逐家逐户转移群众,使人民群众得到安全转移。此次共转移群众3000多人次,确保无一例人员伤亡。 二、注重险情变化,指挥到位。 灾情发生后,刘洪彬同志及时组织街、村干部分片巡查,对发现的险情的地段及时处置。7月31日,干部无一人休息,双休日他们奔赴各个险工险段,当刘洪彬得知台兴社区低保户李凤成身患脑血栓,儿子先天性白内障,住在八宝沟危险地段,山体已经松动时,他马上让街道老同志吕洪香前往李凤成的住处,吕洪香和社区同志把李凤成和他的儿子刚刚架出屋子,就看到泥石流滑了下来,如在在晚几分钟,就可能发生意外。吕洪香向刘书记报告情况,刘洪彬又让她们把李凤成父子送到安置点,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台兴村苗圃包片干部在8月3日巡查时,发现大木排沟山顶有五户村民房屋已经倾斜,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刘洪彬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察看实际情况,组织干部把五户村民转移到安置点,避免险情发生。 三、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 为获得第一手雨情、水情,刘洪彬同志时时关注省市气象局网站,密切关注雨情和各沟溪水位情况,综合分析后,及时下达转移命令;并密切保持与市防汛办的联系,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 灾情发生后,刘洪彬同志启动了全街第二防洪预案:一是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按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汛情实际,适时召开6次防汛抗洪紧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全面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实行包片包村包干责任制。二是驻村包干,加强指导。在防汛过程中,他要求各驻村工作队立即组织干部群众防汛抗洪,加强对危险地带的安全巡查,同时指导群众做好灾后重建生产自救工作。三是强化值班,在岗在位。街、村全体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保证整个防汛救灾网络正常运行。 四、灾后重建,指导到位。 7月31日暴雨刚过,刘洪彬同志就带领部分驻村干部深入各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在访问灾民情况时,他总是用一颗善良安抚灾民的心,使灾民心中得到极大安慰,重新鼓足干劲重建家园的决心,每到一处,刘洪彬同志总是走在前面关心灾民;下村干部和村干部,都被他这种工作作风和关心灾民那份热情深深感动。根据村里的灾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灾后恢复和预防计划,组织村民开展抗灾自救,重建家园。调集4台铲车、16台翻斗车、500名村民上路抢修,抢通了水毁道路;机关干部每人包保 5 户重灾户,每天登门看望,及时、掌握了解他们的吃、穿、住、行、用等,帮助村民渡过难关。 此次灾情虽然非常严重,但我街道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刘洪彬同志的实时指挥下,全街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并使群众及时恢复生产,取得了抗洪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