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无情人有情,洪灾面前见真情。市房产管理局临时组建的28人抗洪抢险队伍,在临江市的抗洪大军中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所到之处,高昂地抗洪精神,扎实地工作作风,令百姓和基层干部称赞不已。 一、未雨稠缪,防患于未然。 市房产管理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长期工作在基层,并担任过乡镇街道的领导职务,对防汛工作不陌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汛期之前,领导班子决策后,局里抽出人力在城区内的几个街道专题开展了残破楼度汛问题的调查研究,多方筹措资金,为大湖街道的10栋残破楼做了维修和防水处理,面积达7000平方米。 二、审时度势,反映迅速。 自2010年7月26日,吉林省部分地区普降大雨,我市进入防汛警戒状态之后,市房产管理局一班人便紧急行动起来,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亲任指挥长,组建了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党员突击队,以复员转业军人为主的19人应急分队。局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定了应急预案,分别担任通讯、后勤、救灾抢险各分队的负责人。 7月31日早8时,局长隋世和同志接市政府抗洪抢险通知后,仅用20分钟便集合了28人的抢险队伍,携带抢险设备开赴干沟门现场,组织突击队员疏通两个泄洪涵洞,加固防洪堤坝,疏导洪水,减轻了洪水对居民区的冲击,清除了道路的淤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4日,市房产管理局按市政府要求接受了包保头道沟河流域花山镇老三队村和五人把村的防洪工作任务。接受任务后,局几位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实地踏查,预先制定了转移安置的预案,会同村委会对两个村庄危险地段被转移安置的人数、户数、特殊人群,抢险队伍的匹配、领导分工、安置地点、撤离路线及联络方式等作了详尽的部署,并调配三台车辆用于转移安置群众,运送救灾物资。 8月4日,隋世和同志和党委副书记左宝林同志分别带队奔赴老三队和五人把村,用于8月5日,仅有14人的两个应急分队分别动作,8小时内协助镇村干部成功转移安置危险地段群众524人。 由于预案超前,科学合理,准备工作充分,保证了房产管理局的抗洪抢险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叫得响。 三、临阵指挥,帅先垂范。 自7月26日气象部门发出蓝色四级警报之后,市房产管理局的几位领导同志便进入临战状态。他们分工负责, 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红房、白房及口岸附近的危险地段,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 7月30日,隋世和同志会同有关部门到大湖街道检查住宅楼及危险地段的防汛工作。 7月31日,局党委副书记、突击队长左宝林同志接到抢险通知后,立即赶赴干沟门抢险一线,在局党委书记、局长抗洪抢险总指挥的命令下,第一个跳入水中,带领党员突出队疏通涵洞,加固坝基,保护了邻近村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8月1日,隋世和同志到红房、白房街巷检查洪灾后内涝情况时,发现白房段电路缆线被水浸泡,立即沟通市应急办,市防汛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了漏电事故的发生。 8月1日至2日,市房产管理局几位领导分别带队到城区内三个街道开展洪灾后房屋受损情况的调查。左宝林同志带突击队到新市街道会同有关部门拆除泄洪障碍房屋,一直工作到近午夜。 8月4日,局长隋世和同志与市林业局等单位领导奔赴五道沟河流域落实防汛工作。 此外,市房产管理局全体员工在局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主动为受灾群众捐款9880.00元,捐衣物188件,市房产管理局为花山镇受灾群众灾后自救捐款5000元。 四、超前运作,情系灾民。 为了保证受灾房屋调查上报工作的准确及时,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给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自8月1日起,市房产管理局已启动灾后重建预案,绘制了房屋受损情况调查表,分头在城乡街道作了调查统计,拟将受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受灾家庭的住房困难。 房产管理局已将灾情上报省住建厅,争取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