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临江市大湖街道。 在洪水肆虐过的大街小巷,在泥石流冲击过的山坡路旁,一个个身带耀眼红袖标的身影在不停地奔波着,忙碌着。他们有的挨家挨户查巡滞留人员;有的耐心指引群众转移到安置点;有的背负着老、弱、病、残;有的抬着担架在崎岖不平的巷道里小艰难前行 … … 这是由临江市环保局28名机关干部组成的抗洪抢险队正在大湖街道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他们没有健壮的体魄,没有救援的经验,但是他们却具有多年来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团队训练经验,以及心怀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强烈责任感,能真正做到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发扬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在洪灾面前尽显临江环保人纪律严明,团结向上,勇敢善良的本色。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环保卫士之歌! 初战告捷 7月31日1时左右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暴雨来势之猛、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属临江史上罕见。鸭绿江沿岸诸多乡镇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农作物、建筑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31日早上,接到市政府通知,前往大湖街道抗洪抢险。短短40分钟后,临江市环保局第一批22名职工便全副武装赶到大湖街道灾区,投身到了抗洪救灾第一线。 到达灾区后,看到惨烈的灾后场面,队员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灾民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惊魂未定的表情,都让队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目睹着眼前一片狼籍,队员们心情都很沉重。但是此刻,一股强大的爱的力量已经在他们心中迅速凝聚起来。局长于宗琦的命令简单而且坚决:安全、关爱、坚强。部署完毕,一声令下,队员们立即奔向各自的岗位。他们冒着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洪水来袭的危险,转移群众、巡查危房、安抚灾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环保人的凝聚力、战斗力。 大雨一直在持续,大湖街道上游的小湖电站大坝出现险情。如果溃堤,整个大湖街道将变成一片汪洋,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气氛骤然间变得紧张起来。市委书记王树平果断下达了撤离群众的命令。焦急等待任务的环保局抢险队员们立即冲向各条街道,快速向高地疏散居民。有很多群众由于舍不得家中财产,不愿转移,环保局抗洪抢险队们便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和劝说。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把自己的雨衣脱给群众;将街上玩耍的孩子送到大人手中;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背到安全地带。在水情危急的7月31日晚,环保局负责看守清理完毕的区域。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他们在深夜又挨家挨户地巡查,将偷偷搬回来过夜的群众带离危险区域。 由于灾情严重,大湖街道在应对险情时显得人手不足,环保局主动请战,哪里缺人手,便冲到哪里。8月1日,抢险队员不顾昨夜的疲惫,又负担起搬运救灾物资,帮助街道防汛指挥部安抚灾民的工作。在这次抗洪抢险任务中,环保局多年来团队训练的成果,在实战面前顺利通过了考验。 勇挑重担 第一次洪峰过后,环保局抗洪抢险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信赖。根据天气预报,5日凌晨,临江地区又会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市政府明确指示环保局继续负责地域广、地势险的大湖街道辣椒村和大湖社区的抗洪抢险工作。环保局接到任务后,立刻积极备战,对第一次任务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制定了更为周详的行动计划,把全局人员分为前线和后方两个分队。前线负责抗洪抢险,后方负责环保常规业务和后勤保障。 8月4日早上8点,环保局抗洪抢险队便早早到达了大湖接到灾区,听候命令。在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泰的指挥下,局长于宗琦主动请战,要求承担任务最重的大湖社区和地处偏远的辣椒村疏散任务。这项任务中,需要疏散396户,安置830人,其中91户居住比较偏远,需用担架抬的19人。面对艰巨的任务,抢险队员们,不但没有一个人皱眉,反而士气更加高涨。经过第一次抗洪抢险任务的锻炼,队员们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他们制定了细致周全的转移方案,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转移的方针,编制了转移居民登记表,详细登记片区内户主姓名、现有人口数、投亲情况、需要安置情况和联系电话。编写了通知小条,告知群众转移的注意事项和必须携带的物品。根据街道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将居住地段分为高度危险地段、危险地段、一般危险地段三类,按照危险程度在三个时间段内实施转移。 险情就是命令!方案确定之后,抢险队员们怀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立即对住户展开了地毯式的巡查,挨家挨户进行梳理,见门就敲,见人就疏散。在填写转移居民登记表时,着重对家中有病人、行动不便的、思想麻痹不想转移等特殊情况认真做好记录。8月4日下午4:00第一次走户完毕,42户由于家中无人,晚饭后抢险队进行了第二次走户,确认每户都通知到位。此后一直到6日凌晨险情解除时,环保局抗洪抢险队员们一共对责任区369户居民进行了六次地毯式排查和疏散,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把所有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置点,出色地完成了疏散任务。省民政厅和白山市的领导到大湖街道视察灾情,见到了临江市环保局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抢险队员正在疏散群众,不禁连连称赞,对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 鱼水情深 需要疏散的群众中,许多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抢险队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凭着执着、和蔼与耐心打动他们,让他们最终无法再坚持。在第四次通知疏散时,住在辣椒村山顶的一位老大娘说,“你们一遍遍地来通知,实在不好意思啊。就别再爬山上来了,我保证走。”但是,抢险队员们还是不放心,最终陪着她一起下山,直至把她送到安置点。 居民许登玉家的老大娘70多了,长年卧病在床,从不出屋。在8月4日通知的时候,她想晚上搬到儿子家楼上住,因为那里是安全区,队员们就没对她进行转移。最后排查时却发现老人还在家里,而且表示不想走了,谁劝也不行。见到抢险队员,老人的女儿高兴地说,“太好了,看到你们我就放心了”。经过孙鸿伟、张辉耐心地劝说,老人家还是犹犹豫豫,外面的雨逐渐大起来了,情况紧急。二人背起老人就走,将其安全地送到医院安置点,并得到了妥善的护理。此时,倔强的大娘感激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这些孩子啊”。 一位叫候培杰的老大娘住得很偏远,因半身不遂卧病在床,无法行动。担架只有一副,时间紧迫,抢险队的三位小伙子王庆磊、于洋、石大伟毫不犹豫地将她背起赶往安置点。由于地处山顶,道路崎岖,三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途中休息的时候,老人突然哭了起来。大家劝她说,要是房子冲坏了,政府一定会帮你修好的,不要伤心了。老人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不是心疼这房子,我是心疼你们啊。看把你们累的… …” 正是抢险队员们耐心、细致、贴心的行为把群众们深深感动了,有的还热情地拿烟送给队员们,环保局抢险队员们都婉言谢绝了,他们告诉群众:环保局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们纷纷树起了大拇指:“这帮带红袖标的人真不错,态度好,能吃苦,好样的!” 抢险队员王春龙在行动中扭伤了脚,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还和于仁礼轮流背一位老大娘转移,老人不停要求他们停下来休息,他们却说:“不累,没事”。这也是两天来队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8月5日晚上,环保局抢险队再一次上山排查,进行了2遍地毯式搜索。到了10点钟,仍有部分群众坚决不肯离家,非要等到下雨再撤。在队员们的耐心劝说下,终于撤出了最后剩余的9户21人。 而这感人的的画面仅仅是抗洪抢险中小小的一幕。 “五项全能” 由于环保局抗洪抢险队执行任务坚决、快速,完成出色,被姜泰副市长亲切地称为“尖刀班”,说要让它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个尖刀班没有辜负它的名字,事实证明,它不仅能够完成预定任务,在抗洪抢险过程中还能够出色完成多项临时性的机动任务。 担架小分队 在这个区域中,有19人因为行动不便或者瘫痪在床,撤离时需要协助。环保局专门从医院借来担架,选出体格健壮的队员组成担架队。由于洪水冲刷,山坡上的道路崎岖不平。在转移途中,这些平时看上去粗心大意的男人,一下子都变得非常细心起来,生怕老人觉得不舒服,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路,不停地陪病人说话,询问他们是否舒服。5日深夜,担架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安置点的一位老大娘心脏病发作,需要快速送医院抢救。已经疲惫不堪的担架队二话不说,立即赶往安置点,及时把病人送到了医院。经过紧急救治,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巡逻小分队 撤离至安置点的群众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家里没有人看管,容易被盗。抢险队员在疏散的时候就向他们保证过,会有人帮他们看家的。5日晚,为防止有人进入撤离群众家中行窃,让在安置点过夜的群众放心,保持灾民情绪稳定,环保局抗洪抢险队在又主动承担起了治安巡逻的任务。午夜时分,各小组在结束疏散任务后,又分成四个区域,不知疲倦地冒雨在村屯中认真巡逻。 “工程”小分队 抢险队员们没有仅仅是完成疏散任务就完事大吉,他们凭着一颗爱心,在疏散过程中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8月4日,他们在疏散过程中中发现,大湖社区王凤德老人家房屋已被洪水冲刷。而这一家三口,父子俩智障,妻子脑血栓,没有能力维修护墙。即使再下小雨,也可能造成房屋受损。在当天疏散任务结束后,局长于宗琦又亲自带领抢险队员赶到老人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清理水沟、添装沙袋、修建防洪墙,从晚上6:30一直干到深夜。老大爷在一旁感激得不停地说“谢谢啊,谢谢你们啦… …”。他的邻居也被这种场面感染,主动加入到了劳动中来。 这一晚,队员们始终冒雨坚守在抗洪第一线,随时听候防汛指挥部的命令,直到汛情稳定。 在几天连续作战过程中,临江市环保局抗洪抢险队兑现了绝对不给地方政府和群众添麻烦的诺言。他们自己装备防雨用具,两天的饮食供给完全由单位自行解决,没有花街道一分钱。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是:抗洪抢险。几天中,28名队员挤在两间狭小的办公室内休息待命,睡的是桌椅板凳,吃的是从临江送上来的盒饭,尽管如此,他们从没有任何怨言。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用欢声笑语和乐观的态度驱除疲劳,迎接新的挑战。队伍需要磨砺,战斗力需要积累。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打造了临江市环保局这支钢铁般的队伍。它保持并发扬了吃苦耐劳,心系群众的革命传统;它有铁一样的纪律,又有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它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气势,是一支真正能打硬仗,敢于克难攻坚,勇于追求胜利的队伍。 如今,洪灾的危险还未结束,环保卫士已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投入新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