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集体有没有战斗力,首先就看领导班子有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临江市重特大洪灾面前,纪委、监察机关全体同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筑钢铁长堤,凸显了领导运筹帷幄、决策英明、措施得当的带头作用。 近日,临江市全区域集中连续降下特大暴雨,鸭绿江干流及大小支流水位暴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农作物被淹,堤防护岸上水、桥梁损毁,大多数工矿企业被迫停产,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多处中断。全市13个乡镇(街)70个行政村中有46个村、167个自然屯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6.4万人,造成居民及房屋损失5.46亿元。临江市遭遇到历史以来损失最大的洪灾。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晓东同志迅速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全体同志,全面启动防汛抗洪预案,成立了3个一线抗洪组、1个后勤保障联络组和1个全市抗洪救灾监督巡查组。第一组由王书记亲率,负责险情隐患最为突出的包保地大栗子沿线;二组、三组由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克福,纪委副书记崔焕坤带领,负责大湖街道临城村四社、八社的抗洪抢险工作;四组由纪委常委,审理室主任李虹带领,负责做好一线抗洪人员的后勤保障及通讯联络工作;五组由监察局副局长孔祥军带队,对全市各地抗洪救灾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巡视、督查。工作一安排完,王书记立即要求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火速赶往包保地,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以连续作战、不知疲倦的钢铁意志奋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大难面前,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有所作为!”王晓东书记铿锵果断的话语掷地有声。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哪里险情最急,哪里就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阵地。 7月31日一大早,王书记率第一组同志巡查到包保地大栗子街道望江村时,发现后山坡有山体滑坡的可能,且山坡下还有好多民宅。王书记果断下令,保人弃财,立即组织疏散群众。当地近200余名群众紧锣密鼓地疏散完,刚刚喘息未定之时,泥石流就下来了,轰隆隆地好比几十台大装甲车一齐轰鸣,好几所民宅眨眼间就消失了…… 组织安置完望江村民后,已近中午时分,雨还在下,江水还在涨,王书记又火速顺江往下赶往大栗子。途经苗圃与南箭头路段时,因此处地势低洼,且一边沿江,另一边是山崖,现在山洪正倾泻而下,鸭绿江面的水也早已没过路面,两股水流疯狂地汇聚在一起……“怎么办?过还是不过?”司机问。“如果冲过去,路基垮没垮?路面状况又如何?水这么深了,中间灭火怎么办?山上还有泥石流……很危险!如果弃车翻山步行也可以,但大栗子那边没有统一指挥调度者,而且现在的情况也一定很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啊……”想到这,王书记果断下令:“稳当些儿,冲过去”。在司机娴熟的技术及王书记的镇定指挥下,车在没过车门把手的洪水中蹒跚前行了近1000米,冲出了淹水路段,车底板也损毁严重,终于在第一时间抵达大栗子街道。在他们通过漫水路面后半小时左右,大栗子江坝沿线基本全线漫水,交通彻底中断,人、车都无法通行,王书记的果断为指挥下游群众安全转移、固坝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火速赶往大栗子后,他直奔江边,勘察水情水势,并在第一时间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防汛总指挥部。然后马上召集街道领导及当地驻军部队领导,在大雨中召开了个调度会,要求立即转移危险地带的居民。当地军民迅速行动起来,很快把危险地区的300多名群众转移到地理位置较高的第四中学,又用扶、背、抬、车推等形式将当地敬老院50多名老人安全转移安置。这时已是下午了,王书记及随从的两名工作人员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因前面提到的交通中断,其他人员无法前来),他们又冷又饿,王书记的嗓子也哑了。 大雨还在肆虐,江水由于上游山洪的汇集,还在猛涨。安置完群众的王书记及当地街道领导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又马上赶到江边查看水势。王书记以多年的经验及特有的敏锐性,估计洪水可能会对我市重点企业¬——大华矿业(工厂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年产12万吨大型铸造铁 ,此项目是我市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厂址就建在大栗子下游鸭绿江边)造成巨大威胁,于是当机立断,调动当地所有能调动的大型机械16台、铲车4台,立即拉土方筑固大华矿业前方堤坝。虽说决断早、动作快,但肆虐地洪水是不会给你时间的,在巩固堤坝的过程中,厂区门前已开始进水了……形势迫在眉睫,如果此处决堤,不仅大华矿业危险,下游的居民也危在旦夕。王书记焦急的奔走于各个堵漏点前,用已经沙哑的嗓子大声呼喊、督促,要求车不能到位的地方,就用铁锹填,在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严防死守,一定要把洪水挡在坝外。 经过军民共努力,紧张抢险一个多小时,险情有所缓解,他要求继续拉土筑坝,查漏堵缺。自己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个重要企业——大栗子铁矿生产车间。同时,把随行的案件检查室主任王树森派到再往下游地区的小栗子白房地区疏散群众。大栗子矿区两面环山,车间就在中间底部的山沟平地里,现在两面的山洪已呈夹击之势,泥石流也随时会发生。矿区里的工人的生命安全异常危险。王书记到那与矿区领导碰头后,果断下令,生命大于天,丢弃所有设备、财物,立即进行紧急疏散,确保了工人们的人身安全。 从矿区返回时已是下午6点多了,最猛水头已开始下来,一天水米未进的王晓东书记又急急赶往大栗子排水站,要求工人领他看一下测水尺,但这时那根最高为3190的测水尺已被水淹没了,这就预示着下游的云峰水库已满库泄水了,沿线随时会有溃堤的可能,情况万分紧急。王书记神色凝重,立即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驻军领导,进行沿江全线警戒隔离。同时再次向防汛总指挥部汇报:水位超限,江水继续猛涨,山洪还在不断倾泻。为总指挥部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第一时间的第一手数据。 王书记安排完后,又亲自与司机钱永全及检查室主任王树森到沿江一带进行巡查,驱离围观群众及行人。在巡查过程中让他遇到了一件提起来就想骂娘的事情。当时,驻军部队已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警戒隔离,由于江水上漫,山洪下泄,没江公路上已有十几处泥石流发生。但当他们巡查到一段笔直江段时,却吃惊地发现,江中有一对夫妇,划着小渔船在江里捞东西呢…… 王书记这个生气呀,恨不得上去扇他们两个嘴巴子,这都什么时候了呀?他担心的是这夫妇俩的生命安危,浪头、暗涌、山洪随时会把小船掀翻。怎么能要财不要命了呢!他马上用车里的高音喇叭喊话让他们回来,但小船上夫妻俩只是答应着,还是起劲儿的捞着……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生命。王书记一摔车门跳下车,全然不顾个人安危,趟过没腰深的水,来到江坝边上(这时原来路边的坝垛已经完全被水淹没,看不见了),指着船上夫妻俩,怒吼着要求他们立即回来,最后硬是给他们拽上了岸。 回到岸边,听到各段巡查人员的汇报,确保江边沿线无人时,重要危险地段均已加固后,已近晚上9点了。这时他才感觉到饿了,骨头象散了架似的累。回到镇政府匆匆吃了碗方便面,啃了个干面包。吃饭时他还在问司机:“咱们的车损坏的怎么样,还能不能开?一会儿去看看安置的群众,道路坏了,民政局的救灾物资运不过来呀!”说话的工夫又电话询问了远在临城八队、四队抗洪的二组和三组的抗洪情况,并嘱咐晚上要安置好群众,自己也要注意安全,弄点儿热乎地东西吃,别饿着…… 当王书记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大栗子四中安置点后,得知群众们在当地街道领导的安排下吃得饱,喝得足时,很是欣慰。并对一些房屋、农田被冲毁的群众做工作,让他们“不要太悲伤,人安全就好,灾后政府不会不管你们的……” 晚上回到住处时,已近11点了。稍稍睡了一觉儿的王书记,在8月1日凌晨2点又到江边去巡视了…… 从7月29日到8月6日,王晓东书记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嗓子哑了、脚磨破了、脸上曝皮了、人也黑了、瘦了。这几天,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大栗子地区共转移群众1000多人次,投入沙石土方两万多方,筑起了近800多延长米的大坝;保证了大华矿业等重点企业的汛期安全;迎接了7月31日特大山洪、8月1日上游黑河水库放水、8月5日吉林省地区普降大到暴雨的几次特大洪峰。在王晓东书记的英明、果断指挥下,大栗子沿线道路及村庄虽有多处损毁,但无一人伤亡。 “人心齐,泰山移”,临江市纪检监察机关全体同志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晓东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筑起了一道永远也冲不垮的钢铁长堤,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