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网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临江老照片
临江网 首页 临江资讯 查看内容

洪水中竖起的旗帜 危难中谱写的赞歌 ——四道沟镇党委“7.31”抗洪救灾纪实

2010-8-10 12: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9| 评论: 0

7月31日凌晨,持续近4个小时的特大暴雨,使流经四道沟镇四道沟村的四道沟河最高水头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迅速在原饱和水位4米的基础上增加6米以上。自山谷倾泻而下的洪水夹带着泥浆、棍棒犹如发疯的猛兽任意肆虐,猛扑下来。转瞬之间,700多名群众无家可归,200多间房屋夷为平地,13辆机动车面目全非,8座桥梁被毁,48.3公里公路冲垮,4000多亩耕地成为沙砾堆积的荒滩;河坝、水塔、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无一幸免;煤矿企业、业柱化工、老营沟绿色养殖基地等各类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昔日的“小江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空前浩劫。

突兀其来的特大洪水灾害,使四道沟镇党委、政府的战斗力、凝聚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战胜这场和平时期的特殊战斗,镇委、镇政府依照:快速出击、果断舍弃、凝聚力量、不等不靠、有序安置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抢险工作——

快速出击

时间就是生命,在接到水位监测点的水情预警报告后,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应急预案迅速启动,由武警、边防部队、党政干部、村级民兵连等人员组成的3支救援队伍分别抵达指定地点;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转移被困群众700多名,在洪水中挽救了数十名濒临险境的村民的生命;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设置了灾民安置点,灾民的饮食、衣物、被褥等用品妥善解决,实现了党委确保受灾群众的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的庄严承诺。

果断舍弃

由于水势突然、迅猛,不给人们以稍加喘息的机会,现场指挥的市政法委书记赵设林、镇委书记谭胜军,审视水情、果断决策,毅然放弃固坝筑堤的计划,全力转移群众。同时动员群众舍弃物品,尽快撤离。正是由于这一正确决策的及时、果断,争取了宝贵的十分钟时间,才使数百条性命免遭灭顶之灾。

凝聚力量

“众志成城”这句成语,在一片汪洋中折射出了人性的熠熠光辉。在大灾面前,镇委这个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出了核心作用,全社会的力量瞬间被凝聚起来,就是在这一刻,一件件舍身救人、无惧无畏的感人至深、惊心动魄的场景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统筹决策、身先士卒——镇防汛总指挥、市政法委书记赵设林同志,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水情最危险、抗洪最危急的激流险段,他一手拿着手机向调度中心发布命令,一手拉着被营救的群众在齐腰的洪水中踉跄跋涉,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把一条条带来生命希望的指令传送到每一个救援战斗组。时至31日清晨7:30分左右,群众转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赵设林书记在撤离队伍的最后边,趟着越来越深,已经接近腰部的洪水检查转移情况时,一位50多岁的妇女突然转回身向已经浸在水中的家中跑去,这时赵书记大喊一声:回来,但她仍然没有停止。这时,赵书记情急之下,在急速的洪水中疾步追上,伸手把她拽了回来,几乎是于此同时,一股更大的洪流袭来,数间房屋瞬间消失在洪水中。在惊吓中清醒过来的妇女,转身就要给赵书记跪下,赵书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这一套,快走”。这位农家妇女在赵书记的引领下,顺利抵达安全地点。

切切爱民意、拳拳赤子情——谭胜军同志作为镇委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当成他倾注全部心血为之努力的最高目标。他在应急指挥、统筹部署的同时,身先士卒冲在营救群众的第一线。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冲过已经被水淹没的桥梁,营救出20多户懵懂之中的群众之后,洪水已经漫过桥梁1米多深,桥已经在洪水摇摇欲坠了,谭胜军同志当即指挥市委办秘书李东等同志喊着“121”的口令快速通过;当营救沈老太太的车辆被冲翻在2米深的水中的时候,他疾步向前,数次被激流和流木冲倒在水中,幸亏被身边人员及时救助,才没有被洪流卷走。在接下来的六天的时间里,他奔走在安置点、伙食点、危险河段和指挥中心之间,大到转移群众、疏导河道、抢修村路,小到一床被、一碗饭、一片药,事无巨细、事事过问,务求每一位灾民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妥善安置。纷繁复杂的事务使他六天的累计睡眠时间不足10个小时,嗓子哑了、眼睛红了,长时间行走站立使他的肩肘、颈椎、腰椎疼痛不敢靠近椅背,护肝片、降压片、止痛片成了他身边的常备品。当同事劝他休息一会的时候,他笑着说:“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躺着反而睡不着,走着、坐着就能睡了”。

“傻子也是人”——邹德敏同志是四道沟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7月30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邹德敏同志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31日凌晨1:50分,天空开始下雨,雨声就是命令,邹德敏同志立即投入到工作中。6:30分,在接到北头小砬子沟水情预警报告后,按照总指挥赵设林同志、谭胜军同志的安排部署,邹德敏同志立即带领相关同志赶到四道沟村北头,组织边防部队、边防派出所、机关干部、党员群众实施群众转移工作。随着水位越来越高,夹杂的泥沙也越来越多,身在水中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邹德敏同志抱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半米淤泥半米水的巷道中艰难跋涉,奔走相告。先后在生命危急的关头挽救了数十条生命。群众中有的顾及财务、有的尚存侥幸心理不愿撤离,邹德敏同志通过劝说、拖抱等方法,全力让他们与死亡擦肩而过,免遭灭顶之灾。在转移即将接近尾声时,他突然发现一间民房的门虚掩着,急忙冲进去查看,果然有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赤身坐在屋内的炕上。此时屋内的水已经有一尺多深,外面的水位达到1.3米,而且水势湍急,流速极快,还在不断上涨,房屋随时可能被冲毁,水中的人随时都可能被洪水卷走,形势极为严峻。邹德敏同志拼命呼喊,叫他走出来,接应他出去,但是这个人除了面带微笑外,没有丝毫逃命的意思。邹德敏同志望了一眼前面一排排倒下的房屋,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已是刻不容缓。他跳到炕上抱起就走,但是这人又蹬又抓、奋力挣脱。他的极不配合使邹德敏在滚滚的洪水中更加选入险境。这时岸上有人喊了一声:“这人是个傻子”。邹德敏同志闻声抬头瞪了一眼,文静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严肃:“傻子也是人”。此时,湍急的水流加上顺流而下的断木、破碎家具等杂物,使他踉踉跄跄,多次跌倒在水中。在另一侧转移群众的市委办秘书李东等同志同志闻讯冲了过来,帮助正陷入困境的邹德敏同志把这位智障人员成功救助。

由于长期在水中、泥中浸泡,他的双腿已经麻木,关节处不时传来阵阵的疼痛。但邹德敏同志在随后的救援工作中,连续在水中坚持战斗4个多小时。他曾经几乎是趴在水中用一根木棍救出了一位林姓司机;连续48小时没有合眼,协助防总实施救援及灾民安置工作,连续4天没有来得及与家人联系。在他的努力下,灾民的安置、救灾物资的管理发放、防疫消毒、治安维稳、险段警戒戒严、人员的调配等工作按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得到有序落实。邹德敏同志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在风雨飘摇、生命系于一线的危难时刻,以舍身忘我、义无反顾的高贵品格展现了新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的崭新风貌。

不要命的“老八路”回来了——31日清晨1:50分听到雨声,王艳喜同志立刻着手安排坡口等重点区域的防汛工作,在全兴等电站设置监测哨,开始定时上报水情。到6:30分接到四道沟村北头预警报告,四道沟河水位突然发生快速上涨。随着谭胜军同志一声“延喜,跟上”,他们立即登车奔赴河口。此时水位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比平时上升了近6米,发疯的洪水拍击到大桥上,激起十多米高的水柱冲击而下,桥另一侧的水泥路面立即被一块块凌空击飞,低洼处的房屋在巨大的冲击下,立即坍塌不见了踪影。王艳喜同志按照“放弃固坝,全力转移群众”的指示,立即部署就近居住的党员干部,逐户通知转移群众。此时街道上的水面正以每分钟30公分的速度快速上涨,王艳喜同志在没膝的水面反复奔走在各家各户,动员劝说,强拉硬抱,使30多名群众在呼啸而来的灾难面前挽回了生命,有一名村民在被洪水冲走的一霎那,他冒着被洪水一并冲走的危险,用一根木棍在滚滚的洪水中把他拉离了水面。此时的水里满是漂浮的木棍、家具,地面玻璃碎物遍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艳喜同志的鞋早已经被水冲走,赤脚涉水行走在各家各户。

这时四道沟村东坎下水位告急,当谭胜军同志刚刚说出:“东坎下”三个字的时候,王艳喜同志就第一个赤脚冲了出去。此时的东坎下水更大、更急、漂浮物更多,危险也就更大。王艳喜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在正蒙在鼓里的群众家中,在救出十几位群众之后,一位群众向谭胜军同志求救,说村民沈洪江的母亲和爱人被困在家中,危在旦夕。谭胜军同志看了看深达1米多的洪水,略一深思,果断命令两位党员和司机开车救人。车呼啸着冲了出去,随后赶来的王艳喜同志眼看水面的滚木等杂物越来越多,车辆极有被封堵回不来的可能。于是,他再一次赤脚跳入水中,迎着滚滚的齐腰深洪水一路清理杂物,为车辆安全返回打通道路。突然一股更大的水流夹带着大量的大径滚木冲击过来,王艳喜被迫转向公路南侧胡同,在把一个要被淹死的小狗放到位置较高的小推车内后,自己爬上一座围墙,再跃上一间民房屋顶。四面全是洪水,他被困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些,水位稍微下降,王艳喜下到地面,远远听到呼喊的声音,他连忙答应了一声,走了出去,与正在寻找的人群相遇。谭胜军同志拨开人群,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说了一声:“你他妈跑哪去了?你知道我们找了多少圈了?”然后两人相拥失声痛哭。在场的人全都激动的流下了的眼泪。市领导赵设林同志说:“谭胜军的眼泪是因为他既爱他的群众,也爱他的战士,两种无法割舍的爱让他不得不哭”。王艳喜同志随后就投入到了纷繁复杂的灾后安置和筑坝防洪工作的第一线,随后的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同事都说:我们以后不叫你王艳喜了,就叫你“老八路”。

营救18岁青年张宏磊——7月31日清晨7时许,四道沟村北头18岁青年张宏磊在家看书,父母均没有在家,突然发现自家后窗开始冒水,他才知道外面发生了洪水。这时他已经无法走出去了。随着屋内水位的不断上涨,他先是上炕,随即站到窗台上。但是滚滚的洪水挟带着滚木、流石,转眼就将这个小屋的一半撕掉了,小宏磊在万分危急时刻,抓住掉下来的房梁、木板等,迅速爬上了仅剩一半摇摇欲坠的屋顶。四面都是翻着浪头的浑浊的洪水。闻讯赶来的父母亲远远站在浅水处,哭天抢地,无可奈何。这时,驻四某部官兵、边防派出所战士闻讯赶到,坐镇指挥的党委副书记邹德敏与该部连指导员、排长、派出所所长一起研究营救方案,将人员分成三组,一组有指导员带领一名战士、一名熟悉情况的村民乘坐皮筏艇,实施营救;另一组负责用绳索稳定皮筏;第三组负责皮筏上人员的安全稳定。但是,当皮筏推出,准备冲过激流靠近孩子的时候,马上被洪水冲的上下飘摇,急速偏离方向。当第4次冲向房屋的时候,一股洪水将皮筏打翻,三人全部落水,在紧急救援的过程中,指导员曲世伟腿部被硬物严重割伤,但仍坚持到救灾工作的最后。此时,两名熟悉水性、地形的党员群众(王同叶、迟老大),带着绳索从另一方向走向孩子所在的房屋,在经过数次跌倒爬起后,终于接近了孩子,用绳索绑住孩子的腰部,在解放军、派出所民警、党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将孩子救上了安全处。一时群众齐声欢呼,孩子的父亲与孩子相拥而泣。

营救沈老太太的惊险40分——7月31日清晨,已经持续近4个小时的特大暴雨使四道沟河水暴涨,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内,使四道沟村东坎下的街面积水迅速上升至1米,并继续上涨。镇党政领导在水中全力组织疏散转移群众,当转移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一位村民趟着没膝的洪水急冲冲赶来向当时正在现场指挥的党委书记报告说,村内还有一位没有行走能力的老太太和她的儿媳被困在家中,是沈洪江的家人。闻听此讯,谭胜军同志望了一眼迅速上升的水面,果断命令他的司机和两名党员:“救命要紧,快去救人”。这时街上的洪水犹如发疯的怪兽,夹杂着滚木、泥石、家具等呼啸而来,逐渐淹没了汽车的轮毂。司机崔元生凭借勇敢与技术,全速冲向沈洪江家,当两位党员进入沈洪江家屋内的时候,洪水已经进到屋内,婆媳二人相互依偎躲在炕上,见到来人,老人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说政府一定会来救咱们吧”。当他们全部进入车内的时候,水面进一步上涨,来时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崔元生果断加大油门冲倒一座围墙,不顾滚木的碰撞,全力向外冲去,当冲出路口,距离安全地段6——7米远的时候,上面的人群发出一阵欢呼,但呼声未尽,一股强烈的横流夹着泥沙,一下就将汽车横向推进了一个1米多深的大坑里,汽车前身全部被水淹没,车内的人努力打开车门,外面的救援人员在现场指挥谭胜军同志的指挥下,手拉手下到汽车跟前的水内,水深达到1.7米,大家用相传接力的办法把老人和儿媳成功营救到了安全地带。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全体党员干部、普通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在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发挥了先锋突击队作用:党委委员、副镇长顾连荣,在洪水来袭之际,不顾自身作为女性的重重困难,主动请缨,深入到五道沟河的入江口——“五道沟门”疏散转移群众,当3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后,顾连荣同志冒着随时泥石流塌方、滚石的危险,踩着没膝的山石稀泥,徒步深入到梨树屯——四道沟的公路上,勘察被淹没的公路情况,为后续全力打通这条生命通道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接踵而至的灾民安置工作中,顾连荣同志又一次发挥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缜密,灾民的衣食住行、物品发放、情绪稳定,甚至包括婴儿的奶粉、老人药片、饭菜的冷热等都纳入了她的工作范畴,正是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全体后勤保障人员不分昼夜忘我的工作,让灾民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他们感觉到虽然失去了房子,但并没有失去家;副镇长王斌同志临危受命,担当起了此次抗洪大军的“总参谋长”,被“禁闭”在了不足8平方的调度中心。当时全镇的汛情瞬息万变、千头万绪,他所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息整理、归纳,使之数据化、条理化、具体化、细化和量化,再把这些情况反馈给一线指挥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最后再把领导的指令下达到各个救援战斗组。没有助手、没有秘书,就是这样一种重复、枯燥的机械性工作,王斌同志一个人一做就是7天。在最紧急时刻的48小时,他只吃了两顿饭,而且全是方便面,没有睡上一分钟的觉,即使在后来的5天里,也只是在电话机旁的办公桌上眯上一小会。当在外围工作的同事回来,看到从办公室走出来的王斌时,绝对无法把眼前这个赤膊上身、眼睛红肿、满脸胡茬的人与以往衣着整洁的王斌联系起来。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工作,一条条信息、一条条指令伴随着生的希望准确及时地发送出去,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洪水中不曾谋面的抗洪勇士”;党委委员马境阳同志顶着倾盆大雨,趟着0.5米深的泥石流泥浆,躲过不时掉落的滚石,徒步行进近5公里,深入到位于五道沟河库区的梨树屯,成功转移群众200多名;众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村党员,如李强、曲洪祥等,在大灾面前,充分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他们按照镇委的统一指挥,会游泳的进水救人,不会游泳的在岸上接送人员物资,在这一过程中,舍己救人的行为层出不穷;边防部队党支部、边防派出所党支部在大灾面前又一次展现出了时代军人的风采,凭借皮筏、绳索等简单工具在湍急的洪流中营救被困群众,曲士伟等多名战士被水底硬物所伤,但仍然奋不顾身抢救被困群众,直到全部群众安全转移,才顾得上自己鲜血淋漓的脚和腿。四道沟镇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在洪水中竖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不等不靠

肆虐的洪水冲毁了四道沟通往外界的所有通道,使所有通讯设备完全中断,四道沟村一度成了孤军奋战。面对这种情况,四道沟镇委在努力争取与外界联系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征用当地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集中群众家中零散燃油,奋战一昼夜,先后疏通塌方村路5公里,清理沿江公路16公里,打通了梨树——四道沟、四道沟——临江的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粮油菜市场得到计划管理,本地物资统一调度,进行合理配购,优先保证救灾及灾民的日常生活。

有序安置

镇委责成一位党委委员专门负责灾民安置工作,统一配发被褥、定点做饭,专人送饭,集中用餐;卫生防疫部门重点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坚决避免各种疫病发生。目前设立主安置点5个,可以接纳群众2000余人,另有备用安置点3处,以备二次洪峰造成更多的灾民安置,由于人性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使灾民在忧郁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四道沟镇党委在此次抗灾、救助、安置等工作中,行动迅速、部署周密、领导有力、措施科学,得到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省、市、县各级领导也给与了充分肯定。经历了此次考验的四道沟镇党委、政府,一定会更加坚强有力,重建后的四道沟一定会更加美丽。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下级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