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每年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每年上升近6个百分点。这是日前记者在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临江市公安局采访时了解到的。 这平安的背后,是临江市公安局全体民警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多年来,正是有这样一支日夜战斗在不同岗位的人民警察,使警徽熠熠闪光。2005年以来,该局共有356人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表彰奖励,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无违纪县市公安局示范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队伍察民情 让居民顺心 “只有把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党员队伍才能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该局党委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紧紧围绕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工作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思想观念开展教育活动,采取领导带头引领,典型带动,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及建议,制定措施加强整改,使全体民警真正在思想上受到触动,不断推动执法理念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2007年8月,临江市花山镇一村党支部书记在村委会换届落选后怀恨在心,纠集10人将村里反对选他的两户村民房屋门窗玻璃砸碎,引起村民的极大愤慨。事后这位落选的村支书联系各个层面的人说情。花山派出所办案人员说:“这样的人如果不处理,怎么向群众交待?”最后他被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赔偿村民的经济损失,其他人员中有6人被拘留或罚款,村民得知处理结果后拍手称快。 以前群众不愿进公安局的门、看见民警来了就躲的现象没有了,主动与民警交流、反映情况的逐渐增多。仅2009年,通过群众举报、提供线索破获的案件就达58件,占全年破获案件的42%。 建机制保平安 让居民安心 2007年该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局党委班子成员挂职派出所副所长制度》,规定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到派出所挂职副所长一个月,与基层民警同吃、同住、同执勤,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的愿望和期待,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两年多来,党委班子成员挂职期间共联系贫困户15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17个,化解上访矛盾11起。为了避免民警滥施职权给人民群众带来伤害,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借助社会力量构建了监督网络。在全市聘请了20名公安特邀监督员,设立了2部举报电话和4个投诉信箱,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桦树派出所所长带民警到西南岔村走访时,七社的村民都反映村道年久失修无法通车,眼看春耕就要开始了,种子、化肥拉不进去,随后所长就带着民警动员村里的治保组织和民兵40余人,租了4辆农用翻斗车和1辆铲车,用3天时间就修好了村路,村民都称赞:“派出所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啊!”现在民警下片到村里,村民总是热情的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大湖派出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5名党员成立了流动党支部,在派出所建起了流动党员活动室,还主动帮助务工人员租赁房屋,联系学校安排他们的孩子上学,外来务工人员都说:“到派出所就像回自个儿家一样。” 创服务解民忧 让居民舒心 去年2月24日,与临江市宝健木业有限公司洽谈投资项目的一名韩国客商,项目尚未谈完,签证却已到期。如果当天办理不完居留延期手续,该客商就属于非法居留。出入境管理大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上级公安机关进行沟通,使本应在10个工作日完成的申请,只用3个小时就全部办理完毕。快捷、优质的服务不仅增加了外商的投资信心,也使两家公司顺利签约。 该局开展了“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人性服务”活动,承诺对企事业单位一般性违规行为或轻微违法行为,实行“提醒补救制”和“违法预告制”;对企业负责人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及相关处罚,慎用冻结企业资金措施。还开展了“建设服务型机关”活动。 在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就业、创业、就学、务工、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推出诸多优质服务举措,为群众提供方便。桦树派出所交通勤务室民警与责任区民警一起下责任区,坐在炕头上受理机动车驾驶证申请,办完后还送证上门,村民称他们是“老百姓炕头的交通勤务室”。他们分别在老三队村和黑松村建起了夫妻警务室,两名民警带着自己的妻子每天24小时工作生活在警务室,极大地方便了辖区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