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今天的临江市,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向乡村延伸,一座座别致的现代化农舍在田野间崛起,一片片现代化生态科技园区改变着传统的种养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幅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担负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两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临江市,把试点工作作为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有益尝试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仅走出了一条集中投入、效益明显的支农新路,更为改革资金投入管理体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开创了新途径。 前几年,除了上级财政每年拨付的支农资金外,农业、水利、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也都各自向上争取专项支农资金。由于上报项目各自为战,项目之间互不关联。在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小而散、多而乱、重复交叉”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不怕无策,就怕无心。针对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2004年开始,临江市财政局在没有任何政策可以参照、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靠“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和勇气,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整合支农资金集中使用的探索和实践。实践成果引起国家和省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被省财政厅、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全省5个、全国26个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得省和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政策的试点县,共获得试点补助资金3500万元。 为了圆满完成两级试点县的任务,临江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临江市整合支农资金工作方案》和《整合支农资金实施细则》,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以创新为根本的支农资金整合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统一规划支农项目,统筹运用支农资金。市财政局围绕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按照“五统一”的整合原则,将原有的扶贫、水利建设、农业产业、旅游建设等部门规划纳入全市农业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重点向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采取“多口进、一口出”的管理模式,将农业、水利、林业、旅游、扶贫等支农资金统一纳入财政支农专户管理,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要求,全部用于优势产业项目发展,形成了“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使用格局,确保了整合支农资金工作的科学和规范。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进而决定着财政工作支农力度和发展成效。整合支农资金对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既避免了部门分割和重复建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也起到了集中投入,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投资一项见效一项的好效果。 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载体,临江市整合支农资金,全力构建的“长白山中药材产业园、甜玉米产业园、生态农业产业园、鸭绿江水产养殖园、食用菌产业园”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项目覆盖所有乡镇街,更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通过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培育壮大了黑松甜玉米、春达葡萄酒、健今药业、花山食用菌、望江蜜汁葡萄等一批实力雄厚、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开发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特产品,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繁荣的新路子。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农资金改革的中心和主题。临江市按照“典型引路、整村实施、板块推进”的原则,基本建成了六道沟镇、苇沙河村、黑松村、花山村、小营子村等一批建筑风格迥异、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亮丽新农村,成了临江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示范引导作用充分显现。 苇沙河镇位于鸭绿江沿岸,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但多年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且零散、分散,使有限的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应。2005年开始,临江市把苇沙河镇作为整合资金的重点地段,充分发挥资金整合使用的效应,修筑江堤护岸,建设旅游码头、广场,开发治理金银峡景区,新建苇沙河“国家级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建新房、修村路、通水电、安路灯、装有线、改水改厕……集中投入的支农资金,使苇沙河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整体提升,一个现代化的边境旅游重镇正在崛起。 站在闹枝镇黑松新村的文化广场上,北侧,标准化的农民住宅楼豪华气派;南侧,二层楼的农民别墅并排展开;东侧山脚下,秸秆气化站静静矗立;西侧,30多栋兰瓦白墙的新农舍整齐划一。村领导介绍说,村民家家用上了地热采暖,户户通上了秸秆气化燃气灶,村里还为住楼户统一安装了太阳能。村民们高兴地说,“是政府帮我们圆了城市梦”。 近年来,临江财政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对农村中心校全面提升改造。现在,各学校内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卫生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等一应俱全,班班配有投影仪、录音机,通过校园网,实现了远程教学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连省人大、省教育厅来视察的领导都惊诧:“没想到在我省大山深处的农村乡镇,还有这么漂亮的学校,比省城的一些学校标准都高,条件都好。”目前,临江市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达标,而这一切和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使财政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了更多的农村百姓。 整合支农资金解决偏远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难题摆上了日程。当新打成的一眼机井里哗哗涌出清泉水时,元宝顶子村30多名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自发地燃起了鞭炮,用大山里最质朴的感情,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临江市财政局帮他们圆了几代人的饮水梦。 从住泥草房到住楼房别墅,从常年喝苦碱水到喝上山泉水,对于临江的一些农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梦。而让这个梦变成现实的,正是临江市财政局坚持实施的支农资金整合改革。 支农资金出妙笔,边城农村谱华章。临江市财政局整合支农资金产生的效益如妙笔生花,描绘出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奏响了千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旋律,指引着广大农民朋友由此走上现代农业之路。而临江财政人转变观念,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的作风,正如一泓汩汩的清泉融入村民心中,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