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8点10分左右,沈长线临江至长白县公路232公里+700米处突然发生山体滑坡。一些足有50多立方米100多吨重的巨石,裹着碎石泥沙轰然倒下,100多米长的路段被掩埋,最高处在公路上凸起达25米多高。 灾情就是命令!接到前方地质灾情瞭望哨报警电话后,临江市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临江市公路管理段、临江市交通局等领导当晚9点左右先后赶到现场。面对如此严重的山体滑坡和仍在不时滚落的山石,临江市交通局领导立即组织人员调查核实灾情,研究应急抢险措施,制定疏通实施方案,并决定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由交通局长任组长、公路段、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全力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突发灾情,考验着临江市政府、临江市交通局及各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地质灾情速报制度让省、市各级政府和交通、公路主管部门在事发当晚就迅速了解灾情并快速做出了反应:8月4日早5点30分,白山市交通局领导带领的事故调查组赶到了现场:7点35分,白山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编发的“值班快报”摆上了市领导的办公桌;上午,省领导签署的“协助地方政府部门,抓紧抢通道路”的省政府应急办“信息快报”就反馈回了临江市。临江市委、市政府更是迅速做出反应,各项抢险排障工作快速展开。 按应急方案要求,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展开。山体滑落的土石直接滚入中朝两国界江中,排险清障必须征得朝方的意见。临江边防大队、市政府外事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日一大早就与朝方协商完土石清运方案,求得了朝方的同意和理解,为抢通道路赢得了时间。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派出警力在主要路口设点执勤,堵住了非抢险车辆的进入,保证了抢险车辆的顺利进出和施工的进度。临江市有线电视台及时播出山体滑坡通告,并深入现场,采访报道抢险工作进展情况。交通局及所属单位更是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排障中。 沈长线临江至长白县公路紧临鸭绿江边,每天各种车辆穿梭不息,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可能造成车辆拥堵现象。为此,临江市公路管理段路政人员当晚就赶往塌方路段,在公路两侧设置路标警示牌,防止车辆进入造成堵塞。4日早5点,段领导就带领人员选择开辟车辆绕行线路。已经停用两年多的盘山公路上杂草丛生,被雨水冲刷的路面沟壑纵横。30多名养路工人铲除齐腰的杂草,填平沟壑,为绕行车辆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抢通道路,排险除障,更需要科学态度和技术力量做支撑。山体滑坡发生后,省政府责成省交通厅派出以公路局副局长马永辉为组长的地质灾害专家调查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研究制定抢险排障应急方案,现场组织指导道路疏通工作。白山市交通局、临江市政府及交通局的领导坚持深入抢险现场,及时协调解决有关事项,确保快速打通被阻路段。 担任抢通道路重任的施工单位是临江市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8月3日山体滑坡发生的当晚,紧急调集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工人们顶着骄阳烈日和30多度的高温,冒着随时都有被滚落的石头砸伤的危险,挥汗如雨,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到8月6日中午12点,堵塞的道路终于被清理出一条可供单车通行的临时通道。经理付绍文介绍说,现在堵在道中的几块比一间平房还大的石头,由于不能动用炸药排除,只能调集碎石钩机一点点破碎,难度大,费时长。但员工们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加班加点连轴转,以公路早日贯通的优异成绩向北京奥运会献上临江交通人的一份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