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吉林网长春6月27日电 (记者 吴兆飞)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名专家参与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与优势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于日前完成。6月27日上午,课题组成员汇聚长春,举行专场课题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称,长春经开区转型和“二次创业”的“新赛得模式”,充分体现了一个中部地区经开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体制机制都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克服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制约因素,不断超越的成功经验。这对全国经开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03年,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赛得模式”成为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发展的典型之一。 从2005年9月,长春经开区启动“二次创业”以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持续探索开发区转型的方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2007年,在商务部对54个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长春经开区位列15位,居中部九个国家级经开区之首,并荣获了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颁发的“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称号。经过“二次创业”的努力,长春经开区已经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突出、体制机制灵活、软环境优良及与区域经济实现融合发展的5大比较优势,已经步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介绍,为了适应新形势,客观分析长春经开区在“二次创业”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经开区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开展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与优势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从2007年12月启动,至2008年5月完成。其间,课题组成员两次到长春经开区调研,多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与吉林省和长春市主要领导交流了意见,和长春经开区管委会的领导多次座谈,到企业实地调研,并邀请国家相关部委专家、领导参与指导。在多方的支持配合下,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研究任务。 专家们表示,长春经开区“二次创业”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模式,可以概括为“新赛得模式”,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主导产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对接,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围绕经开区核心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机构;三是建立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四是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狠抓软环境建设;五是民生为本、城乡统筹,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长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文华表示,这份课题报告对长春经开区谋划未来发展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以此为基础,长春经开区将全力打造专用车和玉米深加工两个千亿级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左右,在2007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占长春市的经济比重提高到25%。 |